安妮怎麼了?-急救教育設計服務
  • 全民學急救
    • 救人之前...
    • 無意識且沒有正常呼吸(CPR+AED)
    • 無意識且有正常呼吸
    • 噎到(異物梗塞)
    • 胸痛胸悶(心肌梗塞)
    • 單側肢體無力(疑似中風)
    • 抽搐(癲癇)
    • 受傷倒地
    • 嚴重出血
    • 肢體變形(疑似骨折)
    • 受到燒燙傷
    • 中暑或熱衰竭
  • EMT教材
    • EMT單項技術 >
      • Airway 呼吸道 >
        • 徒手打開呼吸道
        • 口咽呼吸道
        • 鼻咽呼吸道
        • 聲門上呼吸道
        • 氣管內管
        • 氣切呼吸道照護
        • 抽吸
      • Breathing 呼吸 >
        • 氧氣鼻導管
        • 氧氣簡單面罩
        • 非再吸入型氧氣面罩
        • 袋瓣罩甦醒球
      • Circulation 循環 >
        • 靜脈注射
        • 骨內血管注射
        • 十二導程心電圖監視
        • 手動去顫
        • 同步心臟整律
        • 經皮體外心臟節律器
      • Disability 失能 >
        • 徒手頸椎限制
        • 脫除安全帽
        • 側臥翻身
        • 俯臥翻身
        • 上頸圈
        • 上長背板
      • Exposure 曝露 >
        • 清洗傷口
        • 傷口止血包紮
        • 肢體骨折固定
        • 燒燙傷處理
      • 輔助評估 >
        • 血糖監測
        • 辛辛那提中風指標
      • 藥物給予 >
        • 抽取藥物
        • 靜脈推注
        • 肌肉注射
        • 皮下注射
        • 氣霧治療
      • 其他 >
        • 針刺減壓
    • EMT作業流程 >
      • 非創傷流程
      • 創傷流程
      • 評估細項 >
        • 評估意識
        • 評估呼吸道
        • 評估呼吸
        • 評估循環
        • 評估失能
        • 評估曝露
        • 病史詢問
        • 結構化交接
      • 成人OHCA流程
      • 兒童OHCA流程
      • 嬰兒OHCA流程
      • 新生兒心肺復甦流程
      • 異物梗塞 (大於1歲)
      • 異物梗塞 (小於1歲)
  • 教育支持
    • 使用平台影音教材
    • 翻轉急救|CPR+AED
    • 校園急救教育支持計畫
  • 安妮實驗室
    • 場地租借
    • 教具租借
  • 安妮學校
  • 安妮商店
  • 捐款支持
抽吸

Suction 抽吸

描述
常見有電動抽吸器及連接氧氣瓶之氣動抽吸器,原理皆是利用負壓將液體抽出,避免傷病患吸入血水分泌物、嘔吐物等異物,造成嗆傷或感染,或是病患無法自行咳痰,避免痰液影響呼吸。

適應症

1. 上呼吸道堵塞:口咽部有血水分泌物、嘔吐物等且影響呼吸(呼吸時有雜音)。
​
2. 下呼吸道堵塞:呼吸時有痰音,聽診時有粗囉音(Coarse crackle)、乾囉音(Rhonchi)
。
3. 人工氣道堵塞:人工氣道(氣管內管、氣切管)有異物或分泌物阻塞。


​​口咽部抽吸操作步驟 (以氧氣鋼瓶抽吸器為示範)
1. 抽吸前先給氧。
2. 測量嘴角到耳垂距離作為抽吸導管長度。
3. 將抽吸管長度定位於抽吸瓶底部。(雙人操作則不需此步驟)
4. 以食拇指交叉法打開嘴巴,進行口咽部抽吸,時間不超過15秒。
5. 清洗抽吸管並重新評估是否還有雜音。

下呼吸道抽吸操作步驟 (以從口鼻抽吸呼吸道為示範)
1. 抽吸前先給氧。
2. 選擇適當管徑的抽痰管。
3. 將抽吸器開關打開,選擇適當抽吸壓力。
4. 將
抽痰管接上抽吸器接頭。
5. 取出無菌手套,以單手戴上無菌手套並取出
抽痰管。
6. 將
抽痰管輕柔放入適當的深度,放入時不能按住控制孔。
7. 間歇按住控制孔,輕輕轉動
抽痰管往外抽,抽吸時間每次不超過15秒。
8. 從鼻腔進行抽吸後,再從口腔進行抽吸。

9. 抽吸完畢,重新評估是否需要再次抽吸。
10. 以清水將管內痰液沖洗乾淨,將手套及抽痰管一併丟棄。
    
補充資料
  1. 抽吸時,除了液體外也會把氧氣抽走,故抽吸前須給面罩及以上之氧氣,盡量提高患者的氧氣濃度,也不可抽吸過久,導致病患缺氧。
  2. 電動抽吸器常見的抽吸管接頭有兩種,楊克氏抽吸管接頭(Yankauer),是一種硬管,形狀類似弧形,常用於口腔部抽吸,而另一種是抽吸管接頭為軟管,長度較長,常用於氣管支氣管抽痰用,包裝內部有附一個無菌手套,管子旁邊有一個控制口,一般放入抽吸管的時候不會按住,當放置到想抽吸的位置後才會按住控制口,利用負壓去抽出液體。
  3. 抽吸管尺寸選擇時,抽吸管外徑應該小於人工呼吸道內徑的一半,若由口腔或氣管內管、氣切內管抽吸,常用10Fr.-16Fr.抽吸管,實際操作請遵循臨床單位之作業流程。
  4. 如使用電動抽吸器,成人口咽部抽吸壓力需大於200mm-Hg,成人氣管抽吸壓力建議設定80~150mm-Hg,連接氧氣瓶之抽吸器,抽吸壓力為300mm-Hg,僅適用於口咽部抽吸,不建議深入下呼吸道抽吸,因壓力過大,容易造成黏膜損傷,實際操作請遵循臨床單位之作業流程。
  5. 上呼吸道抽吸深度,與口咽呼吸道相同,測量嘴角到耳垂長度做為抽吸管長度,最深深度不超過舌根。單人操作時,將抽吸管長度定位於抽吸瓶底,抽吸深度便不會超過測量長度。
  6. 下呼吸道抽吸管的插入深度並沒有統一的做法,較深的抽吸只需要較少的抽吸次數,較容易抽出較多的痰液,但也增加了病患因為黏膜受損而出血的風險,下方列出不同深度的抽吸操作方式,實際操作請遵循臨床單位之作業流程。
    ・將抽吸軟管持續放入,當遇到阻力或是病患咳嗽時,位置即在氣管與支氣管分界的軟骨隆突(carina),此時若患者頭轉向右,再深入有機會抽吸到左支氣管,但建議抽吸深度碰到軟骨隆突後抽回,對於病患較安全。
    ・測量嘴角至第二肋間胸骨角(Louis Angle)之直線長度作為抽吸深度,因為第二肋間胸骨角在解剖上與軟骨隆突相同高度,這樣深度就不容易超過軟骨隆突,較為安全,若為人工氣道(氣管內管,氣切管)則為管口至第二肋間胸骨角之直線長度。
    ・下呼吸道抽吸建議深度是一個安全範圍值,通常成人抽吸約5~20cm,氣管內管抽吸約20~30cm,氣切管抽吸約10~15cm。
  7. 抽吸順序先抽人工氣道(氣管內管,氣切管),再抽鼻腔、口腔;抽完口腔後不可再回去抽吸鼻腔或人工氣道氣切造口,避免口腔細菌進入氣管造成吸入性感染。
  8. 完成抽吸後,如抽吸瓶內仍有液體,可以用塑膠袋包覆,避免外流染污其他器材。
更新日期:2024/12/21
< 氣切呼吸道照護
氧氣鼻導管 >

急救教材

全民學急救
EMT單項技術
EMT作業流程

教育支持

使用平台教材
翻轉急救|CPR+AED
校園急救教育支持計畫

安妮實驗室

場地租借
教具租借

其他

捐款支持​
關於安妮
人才招募

聯絡我們
社團法人台灣安妮急救教育協會
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四段333號4樓
02-87322002
[email protected]
© 安妮怎麼了? ALL RIGHTS RESERVED.
  • 全民學急救
    • 救人之前...
    • 無意識且沒有正常呼吸(CPR+AED)
    • 無意識且有正常呼吸
    • 噎到(異物梗塞)
    • 胸痛胸悶(心肌梗塞)
    • 單側肢體無力(疑似中風)
    • 抽搐(癲癇)
    • 受傷倒地
    • 嚴重出血
    • 肢體變形(疑似骨折)
    • 受到燒燙傷
    • 中暑或熱衰竭
  • EMT教材
    • EMT單項技術 >
      • Airway 呼吸道 >
        • 徒手打開呼吸道
        • 口咽呼吸道
        • 鼻咽呼吸道
        • 聲門上呼吸道
        • 氣管內管
        • 氣切呼吸道照護
        • 抽吸
      • Breathing 呼吸 >
        • 氧氣鼻導管
        • 氧氣簡單面罩
        • 非再吸入型氧氣面罩
        • 袋瓣罩甦醒球
      • Circulation 循環 >
        • 靜脈注射
        • 骨內血管注射
        • 十二導程心電圖監視
        • 手動去顫
        • 同步心臟整律
        • 經皮體外心臟節律器
      • Disability 失能 >
        • 徒手頸椎限制
        • 脫除安全帽
        • 側臥翻身
        • 俯臥翻身
        • 上頸圈
        • 上長背板
      • Exposure 曝露 >
        • 清洗傷口
        • 傷口止血包紮
        • 肢體骨折固定
        • 燒燙傷處理
      • 輔助評估 >
        • 血糖監測
        • 辛辛那提中風指標
      • 藥物給予 >
        • 抽取藥物
        • 靜脈推注
        • 肌肉注射
        • 皮下注射
        • 氣霧治療
      • 其他 >
        • 針刺減壓
    • EMT作業流程 >
      • 非創傷流程
      • 創傷流程
      • 評估細項 >
        • 評估意識
        • 評估呼吸道
        • 評估呼吸
        • 評估循環
        • 評估失能
        • 評估曝露
        • 病史詢問
        • 結構化交接
      • 成人OHCA流程
      • 兒童OHCA流程
      • 嬰兒OHCA流程
      • 新生兒心肺復甦流程
      • 異物梗塞 (大於1歲)
      • 異物梗塞 (小於1歲)
  • 教育支持
    • 使用平台影音教材
    • 翻轉急救|CPR+AED
    • 校園急救教育支持計畫
  • 安妮實驗室
    • 場地租借
    • 教具租借
  • 安妮學校
  • 安妮商店
  • 捐款支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