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妮怎麼了?
  • 單項技術
    • Airway 呼吸道 >
      • 徒手打開呼吸道
      • 口咽呼吸道
      • 鼻咽呼吸道
      • 聲門上呼吸道
      • 氣管內管
      • 抽吸
    • Breathing 呼吸 >
      • 氧氣鼻導管
      • 氧氣簡單面罩
      • 非再呼吸型氧氣面罩
      • 袋瓣罩甦醒球
    • Circulation 循環 >
      • 靜脈注射
      • 骨內血管注射
      • 十二導程心電圖監視
      • 手動去顫
      • 同步心臟整律
      • 經皮體外心臟節律器
    • Disability 失能 >
      • 徒手頸椎保護術
      • 脫除安全帽
      • 側臥翻身
      • 俯臥翻身
      • 上頸圈
      • 上長背板
    • Exposure 曝露 >
      • 清洗傷口
      • 傷口止血包紮
      • 肢體骨折固定
      • 燒燙傷處理
    • 輔助評估 >
      • 血糖監測
      • 辛辛那提中風指標
    • 藥物給予 >
      • 抽取藥物
      • 靜脈推注
      • 肌肉注射
      • 皮下注射
      • 氣霧治療
    • 其他 >
      • 針刺減壓
  • 作業流程
    • 非創傷流程
    • 創傷流程
    • 評估細項 >
      • 評估意識
      • 評估呼吸道
      • 評估呼吸
      • 評估循環
      • 評估失能
      • 評估曝露
    • 成人OHCA流程
    • 兒童OHCA流程
    • 嬰兒OHCA流程
    • 新生兒心肺復甦流程
    • 異物梗塞 (大於1歲)
    • 異物梗塞 (小於1歲)
  • 指導員專區
  • 聯絡我們

上長背板


描述
長背板為一硬板,配合頭部固定器可將傷患頸椎脊椎以一直線固定,可比單純上經圈達到更佳的頸椎脊椎保護效果,當傷患有神經學損傷、無法評估神經學、疑似不穩固脊椎時,可視為具有頸椎傷害之風險,須在運送過程中減少頸椎移動,可考慮以長背板保護頭頸部及軀幹。透過徒手頸椎保護術來上長背板,過程以減少脊椎移動(Spinal Motion Restriction)為原則。
​
適應症
評估傷病患具有頸椎脊椎傷害之風險,需要透過長背板保護頭頸部及軀幹時。
 
操作步驟 (已上頸圈)
須由主手、副手雙人操作,接觸患者後全時都至少要有一人保護傷患頭頸部。
主手 副手
  以頭肩部頸椎保護傷患頭頸部,完成喊「好」。
將傷患腳交叉,抓住傷患肩部及腰部,完成喊「好」。  
  副手發號,主手配合將傷患翻成側躺。
上方手固定傷患身體,下方手檢查背部及臀部,並將長背板拉近及調整位置。 告知主手長背板需往上調或往下調,確認頭部固定器下緣與傷患肩部對齊。
抓住傷患肩部及腰部,完成喊「好」。  
  副手發號,主手配合將傷患翻上長背板。
將傷患腳移上長背板,做胸骨前額脊椎保護,完成喊「好」。  
  支點放在長背板上,作肩部頸椎保護,完成喊「好」。
一手抓著長背板手把,另一手抓著其手腕,雙手前臂平貼患者身體,完成喊「好」。聽從副手發號,將傷患推到適當位置。 副手發號,並配合主手動作,確保頭頸部及身體呈一直線。
綁三條固定帶(從上而下),完成後執行胸骨前額脊椎保護,完成喊「好」。  
  將頭部固定器貼齊傷患肩部並夾緊頭部,以雙手向下壓住,完成喊「好」。
(頭部固定帶垂直面朝內)
(主手可看向傷者腳部,以增加副手作業空間)
綁上頭部固定帶。  
 
 
補充資料
  1. 近年有許多研究指出,傷患上長背板後會產生顱內壓升高、壓瘡等副作用,故需評估頸椎脊椎傷害之風險程度,選擇適當的脊椎減移器材,勿將低頸椎脊椎傷害風險的患者至於長背板上,反而造成傷患暴露在長背板的副作用中。
  2. 檢查背部於流程中為二度評估項目,但如傷患需要上長背板,會提早到翻身時同時檢查,分為危急個案及非危急個案兩種方式,危急個案即快速目視有無致命性傷口,非危急個案則逐節觸診脊椎,並以S字型檢查有無傷口。   
< 上頸圈
清洗傷口 >
© 2018 安妮怎麼了? ALL RIGHTS RESERVED.